常见参考文献格式范文 与临床常见中药的不良反应有关学士学位论文范文

这篇常见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临床常见中药的不良反应

本文根据中药常见不良反应的类型、临床症状,归纳引起中药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提出中药不良反应的预防措施,加强对不良反应的监测,使人们能够正确使用中药.

随着人们在用药上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对化学药品的毒副作用的认识和化学合成新药的难度越来越大,世界上掀起了“回归大自然”的浪潮,中药、中成药也受到世界各国的青睐,中药的疗效也得到了进一步的认可.然而,有一些人利用人们对中药的信誉和喜爱,为了某种目的而夸大其实地宣扬“中药是纯天然物质,无毒性、无副作用”“纯中药制剂绝无副作用”等样的广告比比皆是,给许多人造成错误的印象,认为中药源于天然因此安全无毒或不良反应很少,甚至认为中药是有病治病、无病健身而盲目选用或加大剂量,此现象在临床也是司空见惯.然而事实上却是中药及其制成品的滥用,不良反应也与日俱增.

中药在我国具有悠久的临床使用历史,一般而言,按传统方法应用,多数中药是安全的.随着医药科学的发展,中药的不良反应不仅进入议事日程,而且已成为医务人员、患者和大众宣传媒体关注的焦点.例如比利时Nortier 于2000 年发表的一篇“中草药(广防己)并发肾癌”.在比利时有人将含广防己等中草药用于减肥(因含马兜铃酸)一年后诱发泌尿系癌和严重肾功能衰竭,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草药涉及木通属、木香属、木防己属、青金藤属、千藤属、铁线莲属、蝙蝠葛属以及细辛属等约70 种中草药.在日本近年来用柴胡剂引起间质性肺炎、肝炎;新加坡用黄连(小檗碱)致新生儿黄疸,并有致死的报道等等.从上述事例可以看出中药用之不当即可产生不良反应,在我们使用过程中必须给予足够重视.

常见的中药不良反应

一、变态反应

变态反应在中药不良反应中所占比例较大,涉及品种较多,有报道的中药、中成药能引起变态反应的已达210 种以上,主要是轻者表现为皮疹、荨麻疹、斑丘疹、红斑等,重者表现为剥脱性皮炎、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能引起变态反应的中药在150 种以上,其中很多是常用中药如木通、马兜铃、黄药子、雷公藤、洋、全蝎、蜈蚣等.能引起变态反应的中成药在60 种以上.

变态反应是因肌体受抗原或半抗原物质刺激而产生的抗菌素原———抗体反应或抗原———致敏淋巴细胞反应.中药成分复杂,品种繁多,其中不少具抗原性,如动物药中的蛋白质、植物药中的多糖以及小分子物质、茶叶中的茶碱等,均可诱发不同类型的过敏反应,其中以注射剂引起的速发性变态反应发生率最高,并以过敏性休克最为严重,死亡率最高.

二、急性毒性反应

中药的急性毒性反应多因剂量过大或误用而引起,常以对肌体的内脏器官及系统的损害为主,在临床上表现为以下各方面.

1.神经系统:主要表现为唇舌、肢体发麻,眩晕、头痛、烦燥不安、抽搐、惊厥、意识模糊、昏迷、瞳孔缩小或扩大甚至死亡.常见的中药有马钱子、川乌、草乌、附子、蟾酥等.

2.心血管系统:主要表现为心悸、胸闷、心律失常、血压升高或降低、循环衰竭、死亡.常见的中药有川乌、草乌、附子、罗布麻叶、北五加皮、洋、华山参、蟾酥、麻黄等.

3.呼吸系统: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咯血、呼吸肌麻痹或呼吸衰竭等.常见的中药苦杏仁、桃仁、白果、商陆、雄黄和全蝎等.

4.消化系统: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胀腹痛、腹泻、消化道出血、黄疸、肝肿大、肝功能损害甚至死亡.常见的中药有川乌、草乌、附子、雷公藤等.

5.泌尿系统:主要表现为腰痛、浮肿、尿频、尿少、蛋白尿甚至尿闭、尿毒症、急性肾功能衰竭甚至死亡.常见的中药有木通、雷公藤、甘草、千年健等.

6.造血系统:主要表现为白细胞减少、粒细胞缺乏、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紫癜甚至死亡.常见的中药有洋、芜花、斑蝥、狼毒等.常见的中药有雷公藤片等.

三、长期毒性反应

中药或中成药的长期毒性反应为长期服用或重复多次用药所出现的不良反应.在《本草经》中已有“下药多毒,不可久服”的告诫.

四、特殊毒性反应

中药的特殊毒性反应表现为依赖性和“三致作用”.由中药或中成药产生的依赖性虽然比较少见,为个别现象,但也应引起注意.有报道患者因习惯性便秘,而长期服用番泻叶(用开水泡服),停服后出现戒断症状,表现为焦虑不安、失眠、瞳孔散大、厌食、体温升高、呼吸加快、血压升高、体重减轻等,其戒断症状类似依赖性的前驱症状,但程度较轻,并可用其他药物如润肠丸等缓解或消除.中药长期应用可产生致癌、致畸、致突变的作用,此类不良反应多集中于雷公藤、细辛、槟榔、半夏等中药及其制剂中.

引起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

1.中药来源复杂

中药来源复杂,品种混乱的现象较为普遍,不少药材的基原有数种至数十种之多,如白头翁有16 种,贯众有38 种不同的植物来源,不同的植物来源的药材其化学成分也就有差异,所呈现的药理作用及毒性也就不同.如20 世纪70 年代北方某地区因流行感冒,而误将南方习用的广豆根(为豆科植物柔枝槐的根)当做北豆根(防己科植物蝙蝠葛的根茎)入药,制成感冒片、感冒汤,结果发生200 多人集体中毒;有人因腰腿痛,自服大量木通煎剂,其中5 例服60~65克,1 例服120 克结果均因急性肾功能衰竭死亡,其原因是古人所用的木通为木通科植物木通的茎,而以前《中国药典》收载的木通品种之一为马兜铃科植物东北马兜铃的藤茎(即关木通),因关木通含马兜铃酸有毒性,故服后即致急性肾功能衰竭.

2.中药的剂量过大

很多人认为中药无毒或毒性很小,在服药时可加大剂量来提高药效,但就目前的报道中,超剂量服药是引起急性毒性反应、死亡的主要原因.有资料统计表明,中药的不良反应有60%以上是由于超量服药所致.有些人为使疾病痊愈在使用中药或中成药时其用量多超过常用量的数倍甚至数十倍.

3.药不对证

“辨证施治、对证下药”是中医治疗疾病的基本准则,同一药物,对证使用可以治病,若不对证则可导致不良反应.如补益药中的人参,有大补元气之功,但只宜用于气虚体弱者,身体强壮或有实热证之人服之非但无益,反而会产生不良反应,如有报道一男性33 岁,自煎红参40 克,一天服完,当晚即呕吐、抽搐、昏迷,经抢救无效死亡.

4.蓄积中毒

某些矿物药如朱砂、轻粉、铅丹、汞等,因其排泄缓慢,长期服用即使小剂量也容易蓄积而致慢性肾损害.如有患者因心悸而服朱砂1~1.5g/ 次,2 次/ 日,30 天累计100g后出现剧烈的腹痛、呕吐、腹泻、无尿、消化道出血,死于肾功能衰竭.

5.对中药毒性认识不足,或误用有毒中草药

部分病人轻信游医、迷信单方,擅自使用中药,把有误认为无使用.例如:民间认为鱼胆可清肝明目,而吞服鱼胆中毒者屡见不鲜.对中药真伪不辨,而误服或误用有毒中草药.如将相思子误作赤小豆、将天仙子误作菟丝子、将生南星当作制南星、生半夏当作制半夏用等,结果造成中毒反应,严重者有因呼吸困难、甚至窒息死亡的现象发生.

6.患者的个体差异

由于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生理状态、病理状态、精神状态等均存在着差异,因此对药物敏感性、反应性、耐受性均有不同.

如何预防中药的不良反应

为了减少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在使用中药及中成药时应注意如下几点.

1.合理用药

在使用中药或中成药的过程中,应严格按照《中国药典》按规定量和用法使用中药,强调用药的法度应中病即止,任何药物均不可久服或过量服用.

2.树立中药的品牌意识

在购进中药或使用中药时应选择那些信得过的、有一定生产规模、一定信誉度的厂家生产的中药或中成药,杜绝因药品本身的质量问题对病人造成的伤害.

3.辨证施治,避免滥用

近年来,中成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这极大地促进了中药的发展,扩大了中药的应用范围,对发扬传统中医药起了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但这同时又给中药的滥用创造了条件.在选择药物时,一定严格按照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切忌只根据病人症状随意套用中成药的作法.患者在自行选用非处方中成药时,一定严格按药品使用说明书上的要求用药,切忌擅自加大剂量服用.

4.提高对中药不良反应的认识,开展对中药不良反应的监测

纠正“中药无毒,有病治病,无病健身”的观点,严格掌握用药适应证,保证病人的用药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正视中药不良反应的存在,重视对中药不良反应的正确宣传,积极开展中药不良反应的监测,建立和执行中药不良反应的报告制度,完善行政管理体系,颁布有关政策、法规和技术要求,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常见论文范文结:

大学硕士与本科常见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常见方面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