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学生方面论文写作资料范文 跟高校学生社团活动社会化服务形态和实践能力培养相关在职开题报告范文

本论文主要论述了高校学生论文范文相关的参考文献,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参考作用。

高校学生社团活动社会化服务形态和实践能力培养

程 平 李 虹

(广州航海学院外语学院, 广东 广州 510725)

[摘 要] 学生社团是大学校园文化生活的重要载体.开展社会化服务是拓展社团活动空间、 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有益尝试,而信息咨询、 技术支持、 公共服务是社会化服务的主要形态.开展社会化服务必须基于提高素质、 满足需求、 合作共赢的原则, 着力培养大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 执行能力、 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 唯有如此, 社会化服务在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上才能体现出应有的价值.

[关键词] 高校学生社团; 社会化服务形态; 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 (2018) 10-0034-03

共青团、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 全国高校有59.7%的大学生参加了校内社团, 平均每人参与的社团数为1.8个.多彩多姿的大学生社团成为校园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人把社团比作高校的 “第二基层组织” .但是我国高校社团的发展面临许多困境, 社团经费不足、 指导教师配备不到位、 活动管理不规范、 活动场所有限等, 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在于社团活动辐射范围不广、 与社会需求对接不够深入、 实践性不强.因此, 如何引导社团活动走向深入成为高校社团研究的重要课题.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 明确指出, 高校要牢固树立主动为社会服务的意识, 全方位开展服务, 鼓励师生开展志愿服务.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中国 “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做出的批示中指出: 大学生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推进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的生力军, 既要认真扎实学习, 掌握更多知识, 也要投身创新创业, 提高实践能力.早在2005年, 《共青团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 认为, 高校学生社团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 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引导学生适应社会、 促进学生成才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由此看来, 高校学生社团开展社会化服务, 不仅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也是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因此, 在当前“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 的背景下, 明确高校学生社团社会化服务原则, 找准社会化服务定位, 探索社会化服务形态与实践能力培养路径, 对于助推高校学生社团建设和发展, 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高校学生社团活动社会化服务原则

高校学生社团是学生为实现共同理想, 培养共同志趣, 共享共同价值观而自愿组成的非营利性的群众自治组织, 是学生拓展活动空间、 锻炼能力、 培养兴趣、 发挥特长、 展现自我的最主要平台.社团活动组织灵活、 形式多样、 各具特色, 专业性与趣味性融为一体, 既是大学生活丰富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道美丽风景和高校品牌建设的一张靓丽名片, 同时也是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职业能力的重要抓手.社团活动服务的社会化是社团将个体或小众群体的知识技能、 行为方式和价值观适应社会并作用于社会的转化调适过程.高校学生社团活动社会化服务不是简单地走向社会, 不能毫无章法, 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 一) ) 提高素质原则

高校学生社团是基于自愿加入的群众性自治组织,没有党团组织那样的硬性条条框框, 目标定位不一定很高, 活动的随意性较大, 迎合个体兴趣、 时尚潮流的东西比较多, 管理监督难度较大.但它作为展现校园风貌的一个载体, 体现价值观的主要阵地, 无论开展什么活动,必须以提高社团成员整体素质为基本准则.一是提高社会素质, 致力于养成高尚的思想情操和道德行为, 具有良好的文化修养、 价值观以及普及性的科学知识等,引发社会示范效应; 二是提高专业素质, 要展现扎实的专业知识、 熟练的专业技能和特有的专业情怀, 体现专业素养.真实的社会是一个多面的镜子, 服务社会有多种目的, 社会需求也有形形色色的类别, 唯有遵循提高素质原则, 才能确保一切活动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 二) ) 满足需求原则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 满足用户需求是高校学生社团活动开展社会化服务的基础.有需求才会有动力, 才会有服务的路径.学生社团活动基于自身特点和专长走出校园, 服务社会, 或者满足社会大众的常规需求, 或者满足特殊群体的独特需求.这种需求既可以是一般性的日常服务, 也可以是专业性的学术技能服务.只有秉持需求导向原则, 才能确保高校社团活动的社会化服务不尚空谈, 学以致用, 落地见效.

( 三) ) 合作共赢原则

学生的主业是学习专业知识、 掌握基本技能.参与社团活动, 在力所能及的基础上为社会提供适当的服务, 其目的还是需要回馈到学生本体.社会化服务是一个多层级的系统工程, 对学生社团来说, 不能唯利是图,好高骛远, 更不能因小失大、 过度社会化, 本末倒置, 只能通过社会化服务去学到书本所学不到的东西; 对社会来说, 通过学生社团提供的社会化服务, 可促进校企、 校区 (区域) 、 校邻 (邻近单位) 的多方面合作.无论是服务提供方, 还是服务接收方都必须坚持取长补短、 互利共赢的合作原则, 将社团活动的可持续发展和社团成员素质的整体提升与社会服务水平的全面改善紧密结合起来, 这样才能保证高校学生社团活动社会化服务能力的长久生命力.

二、 学生社团活动社会化服务形态

所谓社会化服务形态就是个体或组织面向社会公众或社会组织提供某种业务或履行某一项任务, 并使他人从中受益的一种有偿或无偿的活动形式.学生社团类型繁多, 名称各不相同, 总体来说, 可分为信仰型社团、 学术型社团、 文娱型社团、 友谊型社团和服务型社团等, 每一个社团都有其活动宗旨、 组织形式和发展方向.学生社团可以基于自身成立的宗旨、 专长和活动特点对社会提供一定程度的服务内容, 主要的服务形态包括以下三处.

( 一) ) 信息咨询

对于处在当前信息化快速发展的社会来说, 信息就是一种资源、 效率和效益,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信息是一种生产力.信息不仅仅指信息技术, 而且是指有助于解决问题的意见、 方案、 观点和措施等.高校每个社团都是校园内某一方面信息的集散地, 也是校园内某一特色领域活动的发起者和引领者, 相关信息资源收集范围比较广泛, 信息资源比较丰富, 每个成员都是信息的收集者和传播者.把这些信息资源转化为一种 “生产力” 是社团活动社会化的一种主要形态, 譬如爱心社团可以为弱势群体提供国家政策咨询; 法律社团为社会组织和个人提供法制宣传教育和法律援助; 环保社团可以为社区、 企业、 协会和科研单位提供有关环境污染和保护方面的数据采集、 整理、 加工、 分析等的服务工作, 并提出有关建议、 方案、 策略和路径等.这些信息咨询方式既可以发挥社团成员活动的积极性, 也可以加强与外界的联系, 解决实际问题; 既可以向社会主动提供, 也可以应需提供, 不管采用哪一种服务形式, 信息咨询的根本目的是锻炼社团成员的社会活动能力和对关联事物的资讯感知能力.

( 二) ) 技术支持

在理工院校中, 有不少科技创新和学术型之类的社团, 这些社团往往具备比较好的专业背景知识、 研究素养和应用开发潜能.由于专业性比较强, 这类社团人数不多, 在校园开展起来比较困难.但基于少数成员的强烈愿望和爱好, 可引导他们参加行业协会组织的各种技术展览活动, 寻求发展空间, 形式上, 既可以是委托式的有偿项目服务, 也可以是试验性的项目推介; 既可以是技术上的维护, 也可以是服务上的沟通.譬如鼓励校园电子协会参加每年广交会第一期的白色家电展; 或者把普及电子技术知识与在社区开展家用电器义务维修有机结合起来, 使电子协会从校园延伸到社会实践.通过技术支持服务, 培养大学生的学习能力、 决断能力、 执行能力和创新能力, 多视域地培养社团成员的职业 “关键能力” .

( 三) ) 公共服务

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产品是社团活动功能的社会化属性.社团必须走出塔, 走向社会, 才能获得强大的动力支持和持久的生命力.文娱、 体育、 演讲等服务型社团在各类高校中十分普遍, 这些社团因其能配合学校重大活动而受到学校团委、 学生会等职能部门的重视, 投入多, 参与人数多, 积极性高, 但缺乏可持续的、 足够大的展示 “舞台” , 造成 “资源” 浪费.有些诸如信仰型、 友谊型社团因活动单一、 内容乏善可陈而缺乏活力,因此适度地把公共服务纳入此类社团组织的活动内容之中则可以拓宽社会服务渠道, 丰富服务形式.譬如文体类社团可以与当地文体管理部门、 社区以及群众性文体组织建立联系, 适时地参与由等机构组织的、 水平比较高的文体、 演讲等活动, 一方面能拓展活动空间,扩大学校影响; 另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公共服务意识, 陶冶情操, 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保持社团活动生命力.

三、 社团活动社会化与实践能力培养

大学生基于自我归属需要、 交往需要、 娱乐需要和成就需要而结成的社团组织, 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社会角色转换, 提高社会实践能力.社会化服务形式是嫁接校园社团和社会实践的桥梁.高校学生社团具有基本技能社会化、 基本规范社会化、 个性社会化和角色社会化四种社会化功能.开展社会化服务对大学生知识、 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是多层次、 全方位的, 如下图所示.

构建主义理论认为, 学习者的知识、 能力、 素质是在一定情境下, 借助与他人的互动, 如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 探讨等形式, 通过不断实践而获得的.社团活动社会化服务就是把学生实现从 “学习人” — — “准社会人” — — “完全社会人” 的转变, 为学生步入社会做好知识、 能力、 素质等方面的 “热身” 准备.

( 一) ) 以社团活动为载体着力培养大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

职业核心能力是从事职业以及社会活动的重要能力, 基本要素包括与人沟通、 与人合作、 解决问题、 自我学习、 创新能力等五项内容, 职业核心能力关系到大学生未来的社会适应性问题.社团活动社会化的根本目的是全方位锻炼大学生职业能力, 把学生置于社会这面镜子面前检视自己, 学会运用科学理论和方法来综合分析、 解决问题, 学会思考、 沟通、 组织管理和身心调适; 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尝试能力和角色转换; 在复杂的社会现实面前考验自身的道德素养、 身心素养和科学文化素养以及合作意识, 以促进大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整体提高.

( 二) ) 以处理矛盾为抓手着力培养大学生的执行力和创新力

社团活动由校园走向社会, 必然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 需要社团负责人带领全体成员精心制订周密计划,筹备经费, 开展活动宣传, 进行活动实施.活动中学生能体会到活动主题的选择、 人员分工与协作、 矛盾冲突与化解、 问题应对策略与方法等; 活动中需要胆识与谋略, 勇气与智慧; 活动中能发现社会的潜在需求与现实之间的差距与矛盾, 这些对提升整个组织和每个成员的执行能力、 决断能力和创新能力很有帮助.

( 三) ) 以发现问题为切入点着力培养大学生的学习能力

美国著名的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家罗杰斯说过, “学会如何学习, 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 都是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罗杰斯: 2006: 41) .开展学生社团社会化服务的主要目的是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找到自身与社会真实需求之间的差距.这种差距不仅是指整个大学教育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 也包括学生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 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差距.在社团社会化实践过程中, 学生会对在知识、 能力、 素质方面暴露出的问题感同身受, 促使他们学会全面总结活动开展的情况,学会回顾并反思自己的学习状况.在成功与失败中, 学生能客观审视自己的优势与劣势, 明确每一次活动的改进方向以及后续其他社团活动的选择与开展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更重要的是, 通过发现问题, 能够找准自己的努力方向, 增强学习能力.

四、 结语

开展社会化服务, 与社会接轨既是新形势下引导高校社团活动向纵深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并保持长久生命力的有益尝试, 也是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路径.社团活动社会化服务不是简单地走向社会或者唯利是图, 而是基于社团宗旨和专业特长并在导师指导下有限参与的社会实践, 目的是把知识技能转化为服务社会的生产力.服务形态的选择、 服务对象的框定、 服务内容的范围必须有利于大学生拓宽专业知识, 有利于锻炼实践能力, 有利于提高整体素质, 要从社会化服务实践中总结经验, 发现问题, 促进教学.唯有如此, 社团活动的社会化服务形态才能避免形式主义和实用主义, 在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上体现出应有的价值.

高校学生论文范文结:

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高校学生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高校学生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1、高校辅导员期刊

2、高校辅导员杂志

3、中国高校科技期刊会

4、学生论文

5、学生管理系统论文

6、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