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语文教学类论文范文资料 和谈语文教学中的古诗词之美相关开题报告范文

本论文为您写语文教学毕业论文范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相关论文参考文献,可免费下载。

谈语文教学中的古诗词之美

【摘 要】中国的古诗词传承了几千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是我国古代文化艺术殿堂里的瑰宝,是世界文化宝库中永恒的亮点.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应开展形式多样的古诗词教学,引导学生领略古诗词的节奏美、体会古诗词的意境美、感悟古诗词的情感美,并在古诗词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让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感悟这些经典之妙.

【关键词】古诗词节奏美意境美情感美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7-146-02

唐宋诗词源远流长,千百年来闪烁着不朽的艺术光芒,飘逸豪放的李白,沉郁顿抑的杜甫,清扬畅丽的白居易,凄婉优柔的李煜,闲雅清婉的李清照,豪放旷达的苏轼,雄放流畅的陆游……沿着字里行间向我们走来,向我们说话,向我们呈现他们整体的人格、气质、风骨,凸现出唐宋诗词在传统人文中的独特魅力,感受灵魂难言的欣悦和洗礼.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应开展形式多样的古诗词教学,引导学生去领略古诗词的节奏美,体会古诗词的意境美,感悟古诗词的情感美.下面就从这三个方面来谈谈:

一、重视诵读,领略古诗词的节奏美

在诵读时,应避免流于形式,为“读”而读,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作必要的点拔,让学生读出感情,在读中体悟诗歌的韵味.

1. 教师的范读.古人云:“读古人文字时,便设以此身代古人说话一吞一吐,皆由彼而不由我.”教师范读时必须读出神韵,读得摇曳生姿、回肠荡气让学生不仅听出语气、情感,还激发其学习的兴趣.诵读教学的成功与否,是来自教师的纽带作用,诵读是否有震撼力、感染力,教师是否起到了连接作品的作者心灵与学生心灵的作用,这是产生感人魅力的关键.教师对作品理解深入、透彻,有独到的见解,朗读有功底,朗读处理有技巧,可更准确地传达作品的精髓,传达作品的美妙之处,传达作品所要表达的言外之意,从而达到学生深入作者内心,进入感性和理性的深切体验,与作品产生同振共鸣,为之动心、为之动情.

2. 学生的诵读.教师要做好朗读指导,使朗读有的放矢.古典诗词的音乐之美来源于平仄、节奏、韵律,所以读起来抑扬顿挫、琅琅上口.在诵读教学中,要训练学生学会把握诗歌的节奏形式.古诗词朗读的节奏并不难掌握,如:五言诗词一般可分为“二/三”或“二/一/二”形式;七言诗一般可以分为“二/二/三”的形式.重读则体现在诗句的关键词上,尤其是那些能够体现作者内心感情的词语.在语调的处理上,要注意把握音调的高低、节奏的缓急升降等.而在情感的投入上,要注意把握是昂扬激越还是凄清悲凉,是深沉悲愤还是恬淡自然等.一般来说,平声流连舒缓,仄声雄健挺拔,平仄的高低错落,自然形成主观情绪的起落和客观物象的张弛.如:在朗读韩愈的《左迁至南关示侄孙湘》时,可按照“二/二/三”的节奏,“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洲/路八千”.重读的音主要有“九重天”、“路八千”、“家何在”、“马不前”等.尤其在朗读“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时,要注意“云横”稍微平缓,“秦岭”开始上扬,“家何在”处达到上扬的顶点,以表现心中的惨痛之情.“雪拥”处又是平起,稍微低沉些,在“蓝关”处开始下降,至“马不前”处降到极点,且“马”字稍微拖长,“前”字顿收,以表现前途艰难的英雄末路的悲痛.

3. 组织学生自主诵读.课堂上,有时候组织学生自由诵读,让学生真正地进入角色,身历其境,与诗中景、诗中情相融,与诗中人相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读出语言的味道,读出语言的表现力、感染力,读出诗词的韵律美.如“相见是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的《无题》),一个“难”,一个“残”,道出沉重的离别之情,叹惋着人生命运的无常.在理解了诗词的意象,把握了诗词的意境之后,再进行诵读,则可以进一步体会诗词蕴涵的深层情感,再一次获得情感体验,并达到在理解基础上背诵的目的.

二、深入研读,体会古诗词的意境美

古诗词的意境美是古诗词教学的重点难点,它既要通过作品的语言对作品内容及情感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又要立足现实联系学生实际,联系时代依托整个作品来领悟品味;教师可以让学生抓住意象,并揣摩意象,展开联想与想象的翅膀来进行品味意境.同时要把握主人公的处境,做到这些定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1. 悲凉心境.例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首小令仅仅五句二十八个字,却写了九种事物,而九种事物巧妙而又自然和谐地纳入一个画面中,从而形成动与静,明与暗,背景与主体的相互映衬.特别是用“小桥流水人家”的和谐明丽反衬“断肠在天涯”的凄苦之情,起到了非同寻常的效果,让学生进入诗词意境,体会游子思乡的悲凉心境.

2. 惆怅之景.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融情于景,借景抒情,显示了深邃的艺术意境.为了开拓学生的想象力,我让学生以假如我就是诗人,想象那是一个怎样的情景,从而进入该诗的意境.学生可以根据点拨,展开想象的翅膀,体会这首诗的诗情画意:大雪封山,路可怎么走啊!路转峰回,行人消失在雪地里,诗人还在深情地目送.看着“雪上空留”的马蹄迹,他想了些什么?是对行者难舍而生留恋,是为其“长路关山何时尽”而发愁,还是为自己归期未卜而惆怅?……这美妙的想象融入了学生对美的理解,产生了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3. 愉快之景.诗人陶渊明一生四次做官,三次被贬归隐,其仕途不顺,境遇的坎坷是很多人难以承受的,但它却悠然自得,乐观生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他宁静闲适,悠然自得,轻松愉快的生活的写照.在教学中如果我们抓住解读诗词的关键所在,即诗词之“眼”,加以启发、点拨,那么就能促使学生沿着这个方向作更深更广的思考、联想,从而快速把握诗词大意,体会诗词营造的意境之美.如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和张先的“云破月来花弄影”是人们熟知的两句诗,所写景色原本平淡无奇,但一个“闹”字、一个“弄”字,就使全诗情趣盎然、境界全出.

三、反复品读,感悟古诗词的情感美

1. 友情美.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华夏民族崇尚友道珍惜人伦形成一种风尚.在唐宋诗词中,这种人伦情怀是一种不但在空间上不分地域,普遍存在的情感,而且在时间上不分古今,十分持久而又十分高尚的情感.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说明只要世界上有真正志同道合的知心朋友存在,那么即使在天涯,也可以互相安慰、互相鼓励.李白与王昌龄的关系不错,王昌龄被贬龙标时,李白写过一首诗,寄托自己的一往情深:“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芙蓉楼送辛渐》是这一类诗中的名篇:“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诗作于王昌龄官江宁丞之日,诗人正遭谤议,送挚友远行,临别所嘱,惟以玉壶冰心自明心迹,又是与朋友和亲人们的共勉之词.苏轼的《南乡子·送述古》下阕中写词人送走了朋友归来后的感受,“秋雨晴时泪不晴”,词人面对荧荧的灯儿,听窗外绵绵的秋雨,友去的失落感让词人难以自持,恐怕是雨停了,泪水也不会停.在唐宋诗词中,这种人文性的体现并不是客观、静止的,孤立、冷峻的,而是与人文环境互为观照的,动态的探寻的过程,让我们感受到了友情的真诚与恒久.

2. 爱情美.友情厚重,恋情也缠绵.秦观的《鹊桥仙·纤云弄巧》“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字字珠玑的警策之语,闪耀着人文的熠熠光芒,像这种追求自由,歌颂爱情,体现人性真爱的诗词数不胜数.有白居易《长恨歌》“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有柳永《蝶恋花》中“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3. 亲情美.恋情缠绵,亲情更深沉.唐代溧阳县尉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慈母的深情厚爱,亲切感人.王维的“每逢佳节倍思亲”传唱至今.大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在《泊般瓜洲》一诗中也写道:“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表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恋恋不舍以及客居异乡的无奈与痛楚.教学时,可以抓住这些千古吟唱的佳句,教育学生从小热爱自己的家乡,长大能造福桑梓,惠及乡邻.

中国文化之所以重视情感,是因为国人自觉地意识到,情感是人的基本的存在方式,也是人的内在需要,人而无情,不可以为人,但情感是理性的,它提倡高尚的情操、情趣、情怀.唐宋诗词中,洋溢和渗透在其中的浓浓的友情、恋情、亲情,如同醇酿,让人沉醉,代代飘香.

总之,在古诗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应引导学生深刻领略古诗词的节奏美,感受古诗词的意境美,感悟古诗词的情感美,进而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让古诗词这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历史文化长河中放射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 参 考 文 献 ]

[1]周仁济《古诗赏析及教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年5月.

[2]《中国传统文化新编》王玉德邓儒伯姚伟钧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年9月.

[3]《唐宋词鉴赏辞典》傅德岷、卢晋主编湖北辞书出版社2005年“中华诗文鉴赏典丛”.

语文教学论文范文结:

大学硕士与本科语文教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语文教学方面论文范文。

1、语文教学期刊

2、语文教学和杂志

3、语文教学和投稿

4、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大全

5、语文教学论文题目大全

6、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