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课程有关论文参考文献范文 和高校公共计算机课程多维立体化教学改革相关学术论文怎么写

这篇计算机课程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高校公共计算机课程多维立体化教学改革

王哲河1,2,李达辉1,陈作聪1,3

(1.海南热带海洋学院 海洋信息工程学院,海南 三亚 572022;

2.海南热带海洋学院 教务处,海南 三亚 572022;

3.海南热带海洋学院 人事处,海南 三亚 572022;)

摘 要:分析国内高校公共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中普遍存在的“工具论”和“无用论”的片面观点,阐述公共计算机课程的发展历程和改革经验,提出“多维立体化”教学改革试行方案,介绍该方案近三年在公共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实施效果.

关键词:计算机素养;公共计算机课程;多维立体化;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海南省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Hnjg2017-46);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教学改革项目(QYSJ2013-091).

第一作者简介:王哲河,男,讲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教育、算法应用、嵌入式系统等,wangzhehe@21cn.com.

1 公共计算机课程发展历程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公共计算机课程又称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针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展计算机教育而设置的若干门计算机课程的总称.我国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开展计算机教育起步相对较晚[1],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普及,21世纪得到了蓬勃发展.2009年教育部发布《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发展战略研究报告》[2],明确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成为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的指导性文件.2012年召开的“第八届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改革与发展高峰论坛”[3],进一步指明计算机基础课程教育改革的新方向.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公共计算机课程教育为各行各业输送了大批量的具备相应计算机素养[4]的各类人才.然而,面对日新月异的信息化浪潮,该类课程教育也面临着重重矛盾和诸多问题[5-7],并由此形成两种截然相反的片面观点:“工具论”和“无用论”,严重阻碍公共计算机课程的普及和发展.为了更形象地展示各种矛盾及问题,此处以图片的形式进行呈现,如图1所示,其中椭圆表示个体,重叠部分表示两个个体之间的矛盾,虚线框表示问题,大圆表示矛盾联合体.

2 改革举措或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多维立体化”改革试行方案,其模型用立方体表示,如图2所示,立方体的每条边代表一个维度(指标).此方案所表达的含义是从多角度、全方位地看待处理同一个问题,以求得问题的最佳解(状态).为此,我们将按照此模型所标识的维度归为五大类,并分别阐述其对公共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的影响.

2.1 引入先进的教育理念,设置合理的培养目标,服务未来的专业教育

随着PC(互联网)进(接)入千家万户以及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公共计算机课程的作用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各方面的质疑.不可否认,当前很多高校公共计算机课程的设置与教学确实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仅仅是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简单重复或升级版,或纯粹从工具使用角度去传授.针对此问题,解决方法是引入先进的“自我完善,自主探究”教育理念,强化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8],突出公共基础课教育服务专业课教育的宗旨.根据专业人才需求特点,合理设置培养目标,努力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相应计算机素养的复合型的专业人才.

2.2 引导教学模式改革,促进课内课外互补

采取何种教学模式,何种教学模式效果更好,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客观因素,如入学前接触计算机的程度、生源等.针对此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四大原则:

第一,因材施教,实施分级分类教学,突显以学生为本的原则.鉴于学生的计算机基础参差不齐,可以根据全体新生的基本情况,做一个摸底或问卷调查,并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计划,采取多种教学模式并举的分级分类教学,真正将因材施教和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贯通整个教学过程[9].

第二,强化实用性与培养计算机素养并举原则.鼓励教师教学过程中采用任务驱动法、案例驱动法、项目驱动法等多种教学方法,避免“满堂灌”横行.由点到线,由线及面地设计教学案例,案例应尽可能与专业密切相关,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实用感,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计算机素养的培养,挖掘他们的潜能,促使他们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学习,乐于探索与合作,提升他们利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三,注重课内课外相结合的原则.除了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外,应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如MOOC[10]、EDX等作为课内的重要补充.同时引进教学软件,分享给学生,以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充电,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第四,实施共享开放的实验室政策,整合全校计算机资源,坚持资源共享原则.一般情况下,公共计算机课程的教学班都非常大,同时上机实验人数较多,人均被辅导的机会很少.因此,可利用节假日或周末的开放实验室,安排高年级或计算机专业学生自愿参与课外辅导,让更多学生体会到相互学习的乐趣,消除他们的计算机畏惧感.

2.3 夯实课程体系的地位,丰富教学资源的来源,促进教学内容的更新,提高教材的作用

课程体系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核心内容,其设置的合理性、涵盖面、前瞻性等,决定了该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而公共计算机课程又是该课程体系的重要补充,如何发挥其作用成为关键.首先,明确公共计算机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构建“一主多选,自主开设”公共计算机课程群.其次,教学内容更新要适当超前,教学资源来源要丰富,符合专业发展的未来需求.在传授经典理论的同时,围绕专业特点,适当地导入一些计算机前沿技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最后,结合教学实践,组织经验丰富的一线教师(包括非计算机专业的教师)编写符合专业需求的计算机教材.自编教材既可传播教师的教学经验,又能更好地把握教学目标与人才培养目标的一致.

2.4 允许多元化的课程考核形式共存,发挥其优势互补

为了适应多元化教学模式的考核要求,应允许多种考核形式并存.一要给教师更大的自主权;二要推行课程免修或置换学分政策,鼓励学生多渠道学习.

2.5 树立教学管理体系的权威,促进教学评价的多元化,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

教学管理体系是由各种管理规章制度所构成,涵盖教学管理的方方面面,是高校内部日常开展教学、研究、管理的重要依据.然而,重规划轻落实现象还是比较突出,缺乏充分的调研和考察,部分规定陈旧过时.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以下3点建议:

首先,要树立教学管理体系的权威,发挥政策的连贯或承上启下的作用.制定政策时必须做好充分的调研,由下及上逐级完善,发挥集体智慧,避免职能部门“闭门造车”.一要发挥一线教师和管理员的智慧;二要发挥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作用;三要灌输“人人守规,违规必究”的观念;四要避免因领导喜好而改变政策的制定初衷.

其次,要健全管理体系,实施学分制和教考分离制度,强化职能部门的服务意识.政策的制订应从实际出发,符合学校现状,必要时要及时修订.从学生角度出发,要倡导“以学生为本”的基本原则,有条件的高校应严格实施学分制制度,以此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教师角度出发,要体现“公平公正,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人文情怀,构建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以此增强教师的职业感和归属感.同时,也要实施教考分离制度,促使教师教学观念改变,提高其教学水平.从管理者角度出发,要有服务意识,有为师生服务之观念,无官僚之作风.

最后,要加大公共基础课建设的资金投入,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层面应增加公共计算机课程建设的资金投入,及时更新相关的教学设备或软件,配备足够的人员.比如每年根据生均比投入相应比例的资金,用于加强公共计算机实验设备更新升级,引进先进的教学系统.同时,注重公共计算机课教师的培养.比如在职称评定、学习进修培训等方面有所倾斜,以此吸引更多高层次高职称的优秀教师加入公共计算机课程教学队伍.

3 方案实施成效

我校自2014级新生开始实施公共计算机课程“多维立体化”教学改革试点,从五大类12个维度着手,逐步推进公共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目前已取得一些阶段性的研究成果.

3.1 教学改革举措

1)建立动态的公共计算机课程群,注重教学内容与学生所学专业特点紧密结合.

为了适应非计算机专业的发展,落实基础课教育为专业课教育服务的理念,强化教学内容与专业需要密切结合的要求,我校建立公共计算机课程群,见表1.实施“一主多选,自主开设”修课模式.其中,“一主”表示一门为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必须修读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多选”表示各专业可根据自己专业需要,至少开设一门及以上的计算机课程,可以选择课程群中的相应课程,也可以动态增开课程群之外的课程.

2)出台引导教师运用多元化教学模式授课的鼓励政策,评教体系日趋合理.

为了提高日常课堂的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我校出台一系列的教学模式改革鼓励政策.比如课堂专题讲座,互换角色(学生讲-同学评-老师总结),分组合作,线上线下互助教学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模式.激励教师充分发挥个人潜能与智慧,敢于尝试新教学模式.此外,在评教体系方面也做一些适当调整.比如同行评价、学生评价、专家评价的比重不断调整,弱化考试成绩在教学评价中的地位,关注学生的评价,营造“以帮扶为目标,以评促进为导向”的评教氛围.

3)建立结构合理、内外兼聘的师资队伍.

为了改善公共计算机课程教学师资队伍的结构,我校于2014年下半年起实施教师最低工作量与绩效挂钩的规定.对内则要求每位教师每周至少完成10节课的工作量方可发放百分之百的绩效,超出的工作量另行奖励.每位计算机专业教师至少承担一个教学班的公共计算机课程的教学任务;对外则是聘请一些计算机功底好、热爱计算机的非专业教师参与公共计算机课教学.或者利用三亚市的候鸟人才计划,聘请一些计算机退休教授和行业精英承担公共计算机课教学任务或作专题讲座.经过近三年的努力,已逐步建立起一支以内外兼聘,资源互补,年龄结构合理,学历职称均衡,高效的公共计算机师资队伍.

4)建立多元化的考核体系,制定课程学分奖励(置换)及免修政策.

为了适应多元化教学模式的考核要求,我校重新修订相关规定.比如取消传统的平时成绩期末成绩三七开等硬性要求,给任课教师更大的自主权.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比例,或添加其他考核项目,或自行采用其他考核形式,如作品设计、案例设计等.同时,推行课程免修或置换学分政策,鼓励学生参加各种计算机竞赛或资格认证.比如规定:获得国家或省级计算机竞赛奖项,可根据奖项等级置换成相应课程的学分和分数;考取相应的计算机资格证书的,则直接免修相应课程,成绩优秀的则转换高分;承认网络课程的学习成绩,如MOOC、微软、思科等认证成绩,可免修相应课程或奖励学分.

5)引入网络课程学习平台,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为了加强与外界学习交流,扩大学生的视野,我校引入了一些优质的网络学习平台,比如尔雅教育课程、微课、翻转课堂等.此外,2014年还引入虎贲教育手机APP,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在线学习;2016年又引入万维教学管理软件,实现课堂动态跟踪和上机实验任务的全程智能化管理,有效地促进了教与学的良性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2 教学质量初见成效

自愿报名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的学生人数增多,过级率显著提升,见表2.

表2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考试成绩统计表

学生课程学习成绩及格率也有稳步提高,见表3.

表3 全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期末考试成绩统计表

申请免修公共计算机课程或置换学分的学生人数逐渐增多,见表4.

表4 申请免修公共计算机课程的学生人数统计表

此外还有,课堂教学活跃,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缺(逃)课率逐渐下降.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参加国家或省级竞赛获奖喜讯不断,比如创新大赛、课件设计、数学建模等.公共计算机课程教学团队积极参与各种级别的教学比赛并得到同行的认可,发表教改论文和申请教改项目的数量也逐年增多.

4 结 语

教学改革是高校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如何改革才更好,是高等教育永恒的研究议题.我们提出“多维立体化”教学改革方案是解决当前高校公共计算机课程教学困境的一种尝试.从我校公共计算机课程改革的实施效果来看,此方案已初显成效,课堂教学面貌大为改观,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断得到巩固,公共计算机课程“工具论或无用论”的片面观点得到有效改观.但仍存在一些不确定性,比如公共基础课教育服务专业课教育理念的贯彻问题,教学模式的选择问题,教师评价指标的合理性问题等需要时间的检验.因此,相关研究工作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张莉, 张林. 中外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育调研与思考[J].计算机教育, 2009(23): 100-109.

[2]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3] 鲍洁. 新时期大学计算机教育改革前沿动向——第八届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改革与发展高峰论坛(计算机基础教育部分)综述[J]. 计算机教育, 2013(7): 17-20.

[4] Did C J, Ronald E A,Thomas P H, et al. Computer litercary—what is it?[J]. The Mathematics Teacher, 1980(73): 91-96.

[5] 赵宏, 王恺. 我国大学计算机课程现状及改革探索[J]. 中国大学教学, 2015(2): 50-54.

[6] 郑莉. 关于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研究的思考[J]. 计算机教育, 2014(1): 101-103.

[7] 杨玫, 李瑛, 韩秋枫. 军队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探索[J].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2014(36): 174-177.

[8] 柳荣其, 钟世芬. 美国大学计算机教育及启示[J]. 软件导刊, 2014(5): 13-15.

[9] 李红, 靳华中. 基于因材施教和分类培养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 计算机教育, 2015(10): 29-31.

[10] 伍民友, 过敏意. 论MOOC及未来教育趋势[J]. 计算机教育, 2013(20): 5-8.

(编辑:郭田珍)

计算机课程论文范文结:

大学硕士与本科计算机课程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计算机课程方面论文范文。

1、计算机应用技术论文

2、新课程导学期刊

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论文

4、计算机科学和技术专业导论论文

5、计算机硕士论文

6、课程论文的标准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