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方面有关论文范文 跟问题导学:让数学课堂焕发活力方面论文怎么写

本论文主要论述了数学课堂论文范文相关的参考文献,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参考作用。

问题导学:让数学课堂焕发活力

[摘 要]数学问题是数学学习的“心脏”.数学学习,理应从问题出发,引导学生主动走进课堂,把学生从被动的、束缚的学习中解放出来,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让数学课堂成为师生互动的场所,成为学生发展的场所,让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关键词]数学课堂; 问题导学;生命活力

中图分类号:G52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 2017) 07-0012-02

数学问题是数学学习的“心脏”.数学学习,要设计符合小学生心理特征和学习特点的数学问题,赋予学生以主人的地位,让学生在“争、活、动、亮”的课堂氛围里尽情地遨游,促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能力得以展示,智慧得以显露,从而使整个课堂洋溢着生命的气息.

一、问题催生“好强”,让课堂“争”起来

“好表现”是儿童心理的一大特点,容易唤醒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热情,使学生在遇到具体问题的时候,总是寻找机会积极努力去表达自己的看法与观点,并希望得到大家的认可:同时,也是学生尽情绽放思维的一次挑战与磨炼.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努力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交流,使数学课堂“争”起来.

例如,教学“角的度量及分类”时,教师引导学生探索出钟面上每大格时针与分针所夹的角是30度后,提问: “1时整时针和分针的夹角是多少度?2时呢?3时呢?……6时呢?”学生很轻松地一齐回答道: “30度,60度,90度,……180度.”此时教师顺势问道: “7时呢?”学生:“210度.”片刻之后,部分学生反应过来了,大叫道:“150度.”另一部分学生仍不假思索地继续坚持: “210度.”学生“争强好胜、好表现”的劲头一下子被激活了.看到学生争论不休的场面,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了钟面,并用圆弧标出7时整时针和分针夹角的位置,此时学生方才恍然大悟: “哦,原来角在左边了,不在右边了,那肯定是150度了.”可是,学生中突然又传来一句不服气的话语: “右边210度的角我们还没学到呢!”教师听到后立即说道:“对,像这样210度的角,我们现在还没有学到,将来你们一定会学到的,所以我们现在说7时整时针和分针的夹角还是150度,不说210度.”这样,既让学生通过一场真实的、有意义的“争吵”,理解了钟面上指针夹角之间的大小关系,使学生对角的概念的理解得到了进一步的延伸与扩展,也使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力度与广度在“争吵”中得到进一步提升,同时也为学生的思维发展营造了一个热闹有序、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二、问题催生“好奇”,让课堂“活”起来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正因为小学生有较强的好奇心,才驱使他们去发现、去研究、去探索.对小学生来说,自己没有见过的、新鲜的、好奇的新生事物和现象,学生总是产生一种跃跃欲试的冲动和力量,并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寻求答案和结果,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所以,课堂上教师要创设多彩的、丰富的、有趣的、有诱惑力的数学问题情境,去调动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探究的.同时,还要设置悬念,使学生的兴奋点得以长时间保持,思维得以长时间处在积极活跃的状态,为“活”的数学课堂营造氛围,创造条件.

例如,在教学“可能性”时,教师事先在不透明的袋子里放了6个红球、2个黄球、1个蓝球,然后带着诙谐的口吻问道: “大家知道,老师这个袋子里放了几种什么颜色的球?”问题一出,除了极个别学生瞎说一通,大部分学生都摇头不知,但又特别想知道袋子里的“秘密”,学生的好奇心已被初步激活.为了使学生兴奋感不会被削弱,老师请三位学生分别摸了一次,结果两次摸的红球,一次摸的黄球.教师趁热打铁: “那袋子里是不是只放了红、黄两种颜色的球呢?”正当学生要点头时,教师从袋子里拿出蓝球,并进一步引导: “哪位同学能从袋子里摸出蓝球,老师给予奖励.”学生的好奇心此时被引向.通过几名学生的轮番摸球,学生发现总是红球摸到的次数多,蓝球摸到的次数少,终于发现老师袋子里放球的“秘密”,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和喜悦.这样,教师把探究的机会留给学生,把知识的难点抛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一次次诱发学生去探索去研究,在不知不觉中理解了“可能性”的数学概念,使如此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有趣与直白,也使抽象的数学课堂赋予着生命的灵动,充满着欢声笑语.

三、问题催生“好动”,让课堂“动”起来

“好动”是儿童的天性.课堂教学不仅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更要顺其天性.课堂上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赋予学生以主人的地位,为学生创设一个自我展示、自我超越的空间与平台,这应该是课堂教学的永恒追求.可是,有的老师为了创设一个所谓安静、严谨的课堂,对学生好动的行为不能客观评价,一味地加以制止和批评.课堂上总是听到: “身体坐正,手放平.”就连学生动手摆小棒的时候,还不时地训斥: “老师要你摆你就摆,不要你摆就别乱动.”试想,课堂上难道学生真的能乖乖地坐在那里一动不动地认真听讲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此时的“小木头人”一边注意着老师的一言一行,一边还不时用小手摸摸小棒.因为学生要动啊,动的已被激活,眼睁睁看着小棒学具放在桌面上,他怎么可能不去摸呢?像这样“一心二用”的学生不管老师在课堂上“表演”得多么精彩,他都无心理会和关注.

所以,课堂上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一些有思考力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动手、主动动手,在思考中操作,在操作中思考,使数学知识在学生的操作中被领悟、被理解、被消化.应该说,在“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这四大领域中,每一部分知识的理解与学习都离不开学生的动手操作,都需要学生在“动”中掌握知识重点,突破知识难点,领悟知识要点.因而,课堂上要充分利用学生“好动”的性格特点,在数学问题的引领下,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数学活动,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创造一个动态而又多彩、生动而又高效的数学课堂,如此的课堂学生的思维才会绽放,思绪才会飞扬.

四、问题催生“好想”,让课堂“亮”起来

数学知识既是理性的,更是抽象的.故而,数学课堂离不开学生的积极思维,而在思维过程中,一个重要分支就是想象.儿童的想象力是超乎寻常的,是没有轨迹的,具有发散性特点.因此,小学生想象出来的东西是有趣的,是奇特的,也是创新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数学课堂上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初步感知想象的意义和价值,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内在的潜能和,学会自主学习和主动学习,使数学课堂不断进发出新的亮点.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时,教师在每个小组里准备了5厘米、4厘米、3厘米、2厘米、1厘米的五根小棒,让学生任选其中三根围一个三角形.操作过程中,学生总是选择能围成三角形的三根小棒.于是,大组交流时,教师除了肯定学生的表现外,还补问: “1厘米、2厘米和4厘米这三根能围成吗?2厘米、3厘米、5厘米这三根能围成吗?”学生很快回答不能,究其原因,学生只能回答诸如“有两根太短了,架不起来”等,老师追问: “还有不同的想法吗?”在老师的不断追问下,一位学生说出了自己独特的想法,让课堂亮起来.如图1,把B、C看作两个点,线段Bc看作两点之间的线段,线段BA、线段AC看作是连在一起的一条线.因为两点之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所以,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同理,也可以把A、B看作两个点、A、c看作两个点进行推理.这样的想象力既使学生惊叹,也使老师愕然.这就是想象的力量,也是智慧的升华.所以,课堂上教师只有设计出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为学生的想象提供素材,创造平台,这样,学生的潜能才能唤醒,思维才能激活,心智才能开启.

图1

总之,如果我们能够以问题为线索,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索,为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创造一切可能的环境和条件,那么学生就能够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展示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让整个课堂洋溢着生命的气息,真正发挥课堂教学的育人功能.

(组稿:朱 宇 编辑:胡 璐)

作者简介:于正军,中学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省“333”工程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现任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实验小学副校长.

数学课堂论文范文结:

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数学课堂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数学课堂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1、数学小论文六年级

2、生活和数学论文

3、小学数学教育杂志

4、数学小论文三年级

5、中学生数学杂志

6、南朝祖冲之撰写的数学论文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