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品课教学相关本科论文怎么写 跟让美育在思品课教学中串串门类专科毕业论文范文

本文关于思品课教学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

让美育在思品课教学中串串门

吴宝席

【摘 要】初中思品课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必修课,它的重要特点在于育人,使人具有美的思想、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美的素养、美的言行,具有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等等.只有将思想品德教化与美育融合起来,思想品德课才能走出困境,才能让学生获得“如沐春风,如饮醇酒”的美的享受,让高尚的情感于潜移默化中融入学生的心灵.

【关键词】美育;思品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6)25-0039-03

初中思品课是为初中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必修课,它的重要特点在于育人,使人具有美的思想、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美的素养、美的言行,具有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等等.只有将思想品德教化与美育融合起来,思想品德课才能走出困境,才能让学生获得“如沐春风,如饮醇酒”的美的享受,让高尚的情感于潜移默化中融入学生的心灵.

一、美育穿越思品课教学之必要性

美育,也称“美教育”或“美感教育”,是在对自然、社会和艺术的鉴赏过程中,通过情感活动的体验、判断、选择和创造,培养正确审美观,提高对于美的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教育,是一种按照美的标准培养人的形象化的情感教育,目的就是为了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人.作为基础学科之一的中学思想品德课,同样面临着如何在教学中体现美、传播美、创造美的问题.

思品课教学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感受文本中的情境之美,认识人的行为之美,体会社会生活之美,培养学生识别美丑的能力,引导学生从事美的行为.具体来说,就是培养学生鉴赏自然、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能力;观察、感受、体验、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能力;同他人交往与沟通的能力;基本的道德判断和辨别是非的能力;自我调适、自我控制的能力;搜集、处理、运用信息的方法和技能等.因此,思品课美育的实质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艺术鉴赏能力、学以致用能力、行为调控能力,在审美的氛围中受到思想教育,这是当代青少年的心理和素质教育的需求,也是思想德课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

但从当下思品课教学的特点看,所谓原理的“抽象性”、知识的“理论性”、课堂的“枯燥性”、教学的“机械性”、学习的“记忆性”及学后的“无用性”等几乎成了人们对这一学科的刻板印象,弱化了思品学科的价值和意义,造成这一后果的重要原因是思品课教学缺乏“美”.《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 “本课程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关注学生成长需要与生活体验,引导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实际上,思品课从教材到教师,从教法到学法,从过程到结果,无不蕴含着美的资源、美的因子.教师应善于结合思品课内容和特点对美育进行研究、探讨、挖掘、渗透,从而使这门课程为学生所喜爱,也才能塑造学生美好的人格,健全学生真善美的品格,完善学生良好的性格,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促进学生各种基本素质的协调、和谐发展,最终实现思品课教学的价值和目标.

二、感知思品课中“美”的客观内容

1.感知课本中的自然美

大自然是美的源泉和基础,它为思想品德教育提供了无比丰富的素材和内容,成了审美教育的大课堂.如现行九年级人教版思品教材《我国面临严峻的环境形势》和《积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各种插图就蕴含着丰富的自然美、生态美因素.通过自然美的教育,使学生更加热爱自然、保护自然,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作出自己的努力.我们既可以通过反面素材来教育学生,如近几年沙尘暴的袭击,水旱灾害的频繁发生,大气、水质的严重污染,生态的失衡等,让学生客观地认识世界及我国面临的严峻环境形势,增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自觉性,又可从正面来展现自然的和谐美,如蓝天白云、空气清新、鸟语花香、山河秀丽、环境清幽等,引起学生对美好自然、生活的憧憬,使学生感受到自然之美、家乡之美,从而更加眷恋生活,热爱家乡.

2.鉴赏文本中的艺术美

思品课教材中的艺术美是通过语言文字、版式设计、图文并茂等形式表现出来的.在思品教材中,聚名人名言,囊人文地理,汇先进人物,揽发展成就于一体,它所表现出来的形象美、意境美、结构美、文字美、情感美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艺术美的集中体现.教材做到了结构安排美、版式设计美、事例精选美、条理清晰美、颜色搭配美、逻辑结构美、寓意深刻美等,无论是语言的组织、小栏目的设计,还是插图的选用、问题的设计等,都符合学生的审美特点,使学生感到可视、可读、可学,从而产生愉悦感,激发起学习的情趣和内在驱动.

3.感悟内容中的智性美

思想品德知识包罗万象: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科技、环境各个领域;国内的、国外的、古代的、当代的,都是人类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的总结.其中关于家庭、学校、社会生活规范和品德情操规范的教育,关于劳动观点、人生价值和共产主义崇高理想的教育等,都包含着美育的成分,体现了对中学生生活美、情感美、品德美和行为美的教育.思想品德课概念、观点、原理多,理论性强,教材根据中学生厌抽象、喜形象的心理特点,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可感的事例、活灵活现的图片、富有人生哲理的名言、严密逻辑的说理等进行深入浅出的阐述,把美学、伦理学、哲学、社会学等融会贯通在教材中,紧密联系学生的思想、生活实际,对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

4.品味教材中的事例美

根据美育形象性、情感性的特点,应用典型事例进行教学,是渗透美育的重要手段.教材收集了大量的、古今中外典型的感人事例,如有诚实守信的中外典型人物;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道德模范:有为真理和正义而牺牲的勇士:有为科学而无私奉献的学者:有感动中国的杰出代表;还有那用青春和生命抗震救灾、报效祖国的军人等,这都是我们用来开展审美教育的好素材,使学生从他们身上感受到人性美.

5.体验教学中的社会美

社会美在思想品德课中的内容非常丰富.坚定不移的意志,崇高伟大的精神,助人为乐的风范,美丽纯洁的情操,无私奉献的美德等,都在思品教材中得到了形象感人的反映.对社会生活中假恶丑的揭露抨击,对真善美的歌颂弘扬都具有审美价值,这两个方面共同构成了思品课中的社会美——扬美抑丑、惩恶扬善.

三、美育在思品课教学中的实施

思品课是德育、智育、美育有机结合的一门学科,是真善美的和谐统一.思品课教学中的美育不同于美学研究和文艺欣赏,它具有鲜明的广泛性、多样性、情境性、情感性、时代性和实用性.教师要立足学科特点,引导学生去体验、感受、鉴赏、表达美的情境、美的社会、美的自然、美的人生、美的行为、美的生活等.

1.提高素养,塑造形象孕育美

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思品课教学的首要目标.从一定角度上讲,美育即美的情感教育.思品课教学应通过美好情感的感染和熏陶,使学生在心情愉悦的同时情操得以陶冶,心灵得以净化,素养得以提升.思品课教学能否具有审美性,关键在教师.一方面,教师既是教育者和美的创造者,又是被审美者和被评价的客体,其言行举止都在学生的视野和审美评审之中.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以为人师表、具有人格魅力的审美形象深印在学生心中,用自身的美去唤起学生对美的向往,用自身创造美的行动感染和激发学生创造美的意识.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严谨的治学态度、广博的知识底蕴、饱满的热情、良好的情绪;具有分析判断、组织协调和自我调节的能力,做到语言美、品德美、行为美、结果美,以非权力因素教育和影响学生,使学生在这种美的氛围中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另一方面,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有美的语言、美的形象,同时还应有美的教学技巧,要自觉地依照美的规律去指导、实施教学活动,创造艺术性的教学过程,使教学过程不仅仅是按照教学规律完成的有特定目标的活动,而且是立美、审美的过程.没有教师的审美意识和孜孜求美的精神和行为,教学的审美性就无从谈起.

2.激活感官,声像齐具感受美

美就是事物呈现形象于直觉的特质, “形象是美的母体”.直观形象对视觉的刺激最为强烈,最能引起学生对美的体验和向往,激发美的行为,离开直观形象,美感教育就有可能失去预期的效果.但受课堂的限制,我们不可能在每节课都让学生置身大自然和社会中,然而,现代化教学媒体能化静为动,变无声为有声,让学生目观其行,耳闻其声,心感其想,脑思其意,随时都可感受美的形象、美的情境,在自然、社会千变万化美的形态中发掘美的价值,把握美的真谛,是渗透美感教育的必由之路.

在多媒体协助下,展现鲜明形象,营造审美意境,不仅能激活学生的身体感官,使学生深入地掌握课本知识,增强德育功能,而且能让学生在审美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增强对美的领悟能力,增强了思想品德课的感染力,使德育和美育有机地统一起来,在道德感化中熏陶美的情趣,在美的境界里陶冶美的心灵.如在七年级《关爱集体》这一课教学中,为了营造团结向上、关爱集体的教学情境,笔者用VCD影碟光盘播放了流行歌曲《众人划桨开大船》.随着激昂的旋律、跃动的音符,在这德育、美育双向交汇过程中,同学们在情感上达到共鸣,在音乐美的情境中得到陶冶.

3.创设情境,营造氛围品味美

审美教育的最佳效果应该是教育对象主动地接纳教育,达到美育无痕的境界.只有营造出一种轻松、愉快、和谐的课堂气氛,才能促使学生充分施展自己的想象力,去感悟思品课的美.例如,利用拍摄下来的祖国的大好河山、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生动感人的救灾场面、助人为乐的动人事迹、无私奉献的先进人物、破坏环境的真实场景等,让学生欣赏、观察、比较和思考,在轻松、愉悦的美好氛围中,感悟蕴含其中的真善美.教师要善于运用美育手段,“以美感人,以情动人”,提高审美的能力,激活创美的潜能,这对于他们分辨是非、美丑、善恶是极其重要的.因此,用美好事物具体可感性的形象去感染他们,以美的事物、美的行为激发他们的道德情感,增强其审美观念,提高其辩真伪、识美丑的能力,促其弃恶扬善,崇尚美、效仿美,自觉抵制一切腐朽思想的侵蚀和影响,这既是美育的任务,又是《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要求.如在讲授八年级《高雅的生活情趣》这一课时,为培养学生高雅的审美情趣,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笔者从“美的情景”角度来设计这一节课.一幅幅画面通过录像呈现在同学们的眼前:秀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冉冉升起的旭日朝阳,含苞欲放的春花景色……随着一阵阵的惊喜赞叹,他们陶醉于美丽的大自然风光中,美的情致油然而生.

4.正面引导,净化心灵塑造美

社会是多变的、复杂的,真与假、美与丑并存其中,受社会不正之风的负面影响,许多学生往往只看到了假与丑的一面,而看不到真与美的一面,其心灵会受到污染,内心也往往会滋生低俗思想.但俗话说: “不是世界缺乏美,而是缺乏美的眼睛.”所以,我们要告诉学生真善美才是这个社会的本质和主流,要以美启真,引导学生追求真理美;以美扬善,净化学生心灵塑造美;以美引善,引导学生学做善人创造美;以美怡情,对学生进行情感培养德性美;以美导行,争做好人行为美,用这种美的教育去亮丽学生的思想,净化学生的心灵,帮助学生树立美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中,我们可以选择古今中外文化中优秀的、精华的部分去影响学生.如经典的语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种为了国家大局,各民族利益,为了自由、真理而英勇献身的思想境界是美的;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种忧国忧民、无私无畏的高尚生活情趣是美的; “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这种坚强的意志品质是美的; “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高贵品质是美的;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美的;“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品德,正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其正义之美、品质之美、奉献之美,深刻地影响学生的思想感情,引起他们内心的共鸣,促进他们良好道德素质的提高,并使学生爱美憎丑、从善拒恶,抵制没落、颓废的思想情调和庸俗的生活方式,养成高尚的道德和情操.

5.发散思维,联系实际创造美

学生创造的过程是一个积极思维的能动过程,是一个智慧闪烁的驱动过程.重视美育,能开发和发展学生的智力,全面提高思品课的教学质量.一个人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提高和发展与他的审美能力的深化和拓展是相辅相成的.所以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活学生的思维,使教学成为感受美、理解美的过程.

我们在教学中启发学生思维是为了学生能更好地联系生活,实现创造,在创造和实现创造的过程中,感受快乐,体验成功,那么,创造之美也就不期而遇.如在教学《天下父母心》一课时,笔者借助视频讲述了《天亮了》这个感人的故事,并播放了根据这个故事编唱的歌曲《天亮了》,同学们看着视频,听着令人悲伤、心碎的歌声,眼眶湿润了.这时,笔者设计了如下问题让学生思考:①听完故事后,你想说些什么?②你对父爱母爱是如何认识的?③我们为什么要孝敬父母?④父亲节、母亲节分别是哪一天?你准备以怎样的实际行动孝敬父母?有的同学是含着泪花和老师对话,饱含深情地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想法和做法,其中,一些如何孝敬父母的想法和做法的确出人意料,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

随着人们对教育活动本质的理解不断深入,对教学中美育的渗透越来越重视.作为基础学科之一的思品课同样面临着如何在教学中体现美、感知美、传播美、创造美的问题.思品课教师要有意识地揭示学科美的特性,注重美育意识培养;挖掘学科美的内容,进行美育教育感知;运用学科美的方法,构建美育教育渠道;创新学科美的设计,拓展美育教育思维;营造学科美的氛围,关注美育行为养成.只有将思想教化与美育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编辑:赵悦)

思品课教学论文范文结:

关于对写作思品课教学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思品课教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1、思修课论文

2、小学思品论文

3、教育教学论坛杂志

4、外语教学期刊

5、教学论文范文

6、教育教学论坛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