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方面有关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 和高中语文教材通假字注释辨析相关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

该文是关于高中语文论文范文,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相关论文资料参考。

高中语文教材通假字注释辨析

通假,也叫“通借”,是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本字.严格地说,通假与本无其字的假借不同,但习惯上也通称假借.通假包括:同音通假,如借“公”为“功”,借“骏”为“峻”:双声通假,如借“祝”为“织”,借“果”为“敢”:叠韵通假,如借“崇”为“终”,借“革”为“勒”.(《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年缩印珍藏版,第1275页.)解释通假字的用语是“甲,通乙”,“甲”是借字,“乙”是本字.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网站电子教材)必修1-5册(以下分别以1、2、3、4、5为代号),共编入古代诗歌散文39篇(首),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以下以6为代号)48篇(首),《文化经典研读》(以下以7为代号)21篇.在这108篇(首)古诗文中,共有“某通某”类注释106条.依据《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以下分别简称《字典》《词典》)进行梳理辨析发现,在这106条相关注释中,只有24条是《字典》《词典》都直接注明属于通假用字现象的,另有20条是《字典》或《词典》中有一方直接表明属于通假用字现象的.除上述44条之外,课文中其它“某通某”的注释,都值得深入探究.本文仅就其中误将古今宇与通假字混淆、误将异体字与通假字混淆的内容作一梳理辨析.

一、古今字与通假字混淆

前代一字兼有多义的统用字和后世用来区别意义而出现的分化字,合称古今字.解释古今字的用语是:“甲,后来写作乙”.“甲”为古字,“乙”为今字.

古今字是古书用字变化中最常见的现象,但在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材的古诗文注释中,标注为“某现写作某”“某后来写作某”的只有5条,很多古今字在课文中被注为“某通某”,当成了通假字.

(1)距关,毋内诸侯:内,通“纳”,接纳.(《鸿门宴》1)

(2)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禀赋.(《劝学》3)

(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传授.(《师说》3)

(4)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通“熟”,仔细.(《廉颇蔺相如列传》4)

(5)列缺霹雳:列,通“裂”.分裂.(《梦游天姥吟留别》6)

(6)操吴戈兮被犀甲:被,通“披”.(《国殇》6)

(7)瞎王留引定火乔男女:火,通“伙”.一伙.(《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6)

上述七个例句涉及的相关字词,《字典》《词典》要么标注为“某的古字”,要么标注为“后作某字”,均已明确标出为古今字,而且有的直接举本例为证,课文却都注释为遁假字.

(8)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卒,通“猝”,突然.(《荆轲刺秦王》1)

(9)远具时羞之奠:羞,通“馐”,美味食物.(《祭奠十二郎文》6)

上述两例,《字典》并未对两个字的关系做出明确界定,《词典》解释为古今字.例(8)“卒”:音cu,仓促、急速、突然.猝:仓促、匆忙.但“猝”字条中引《玉篇·犬部》“猝,言仓促暴疾也,今作卒”.可以看作古今字.例(9)“羞”:美味的食品,后多作“馐”.

(10)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通“途”,道路.(《寡人之于国也》3)

(11)鼓瑟希:希,通“稀”,稀疏.(《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6)

(12)挺玉毁珠,小盗不起:挺,通“掷”,扔掉.(《庄子·肤箧》7)

上述三例中“涂”与“途”、“希”与“稀”,“揎”与“掷”,《词典》并未对两个字的关系做出明确界定,《字典》都明确释为古今字.涂:道路,后作“途”.希:罕见;少.后作“稀”.揎:投掷,后作“掷”.

另外,在古今字注释问题上,教材注释经常出现自相矛盾的现象,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课文中注法不一致.例如:“反”,在《逍遥游》(5)“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中被注释为“返回.后写作‘返”’:在《荆轲刺秦王》“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中却被注为“通‘返”’.经查,“反”与“返”在《字典》《词典》都被释为古今字.类似的情况还有“说”与“悦”,“知”与“智”,“莫”与“暮”,“景”与“影”等.

(13)秦伯说:说,通“悦”.(《烛之武退秦师》1)

(14)秦王必说见臣:说,同“悦”,喜欢,高兴.(《荆轲刺秦王》1)

(15)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烛之武退秦师》1)

(16)小知不及大知:知(zhi),通“智”.(《逍遥游》5)

(17)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同“智”,聪明,明智.(《<论语>十则》7)

(18)日归日归,岁亦莫止:莫,同“暮”.(《采薇》2)

(19)莫春者:暮春,阴历三月.莫,通“暮”.(《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6)

(20)赢粮而景从:景,古“影”字.(《过秦论》3)

(21)遥遥万里晖,荡荡空中景:景,通“影”,周光.(《杂诗二首(其二)》6)

(22)岁暮阴阳催短景(yIng):景,影,日光.(《阁夜>6)

上述例句中,例(13)(14)的“说”与“悦”,例(15)(16)(17)的“知”与“智”,例(18)(19)的“莫”与“暮”都应该是古今字.但例(13)(15)(16)(19)分别注为“说通悦”“知通智”“莫通暮”,将古今字注为通假字:例(14)(17)(18)则分别注为“说同悦”“知同智”“莫同暮”,将古今字注成了异体字.

例(20)(21)(22)的情况则比较复杂.按照《词典》的解释,“景”为“影”的古字,后多作“影”,影子,阴影.此外,“景”音jlng,有三个义项:亮光,日光;指太阳;光明.《字典》引《说文》:“景,光也.从日,京音.”段玉裁注:“光所在处物皆有阴.”“后人名光日光,名光中之阴日影,另制一字,异义异音.”由此可见,当“景”取阴、影之意时为“影”的古字.例(20)“赢粮而景从”中的“景”与“影”是古今字,例(21)(22)这两句分别是取“日光”“月光”意,为“景”本身的义项,而不是“影”的义项,所以不是通假字也不是古今字.

二、异体字与通假字混淆

异体字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忘义完全相同、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互相替代”的一组字.(王力《古代汉语》,中华书局1962年.)解释异体字的用语是“甲,同乙”,“甲”“乙”互为异体字.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材中,真正属于异体字的并不多,但也经常被误注.例(14)(17)(18)中的“说同悦”“知同智”“莫同暮”,都是将古今字注成了异体字.

(23)锄棱棘矜,非锸于钩戟长铩也:棱,通“粳”,碎土平田用的农具.(《过秦论》3)

(24)覆之以茆:茆,这里通“茅”,茅草.(《苦斋记》6)

(25)披发入山,腻腻为野人:腻腻,通“骇骇”,令人惊异的样子.(《陶庵梦忆序>6)

例(23)(24)(25)三项,《字典》和《词典》都明确标出“某同某”或“某用同某”,属异体字.

(26)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匪,通“非”,不是.(《卫风·氓》2)

(27)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匪,通“非”.(《蜀道难》2)

(28)励其匪躬之节:匪,同“非”.(《直书》7》)

(39)罔薜荔兮为帷,擗蕙榜兮既张:罔,通“网”,这里作编织讲.(《湘夫Jv》6)

(30)罔罟之所布:罔,同“网”(《庄子·外篇·肤箧》7)

例(26)(27)在必修教材中,“匪”与“非”都被注为通假字;例(28)在选修教材中,被注为异体字.《词典》:“匪”同“非”,不,不是.且举《诗·卫风·氓》:“匪来贸丝,来即我谋”为例.同时也列举出“匪”的其它义项,比如“‘篚’的古字.竹器,形似竹箧.”《字典》则解释为音fei,其中一个义项为“非”.引《广雅·释诂四》:“匪,非也.”列有三个义项:表示否定判断,相当于否定副词“不”加判断词“是”:副词,表示否定,相当于“不”:表示关联“非……不……”之类的句式.

例(29)(30)“罔”与“网”《字典》直接注明同“网”,解释为异体字,《词典》解释为近义词:“罔”是“绳索交叉编结而成的渔猎用具”,“网”是“用绳线等结成的捕鱼或捉鸟兽的用具”.

由异体字的定义可以判断出,“匪”与“非”、“罔”与“网”虽然某些意义相同,但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互相代替”,不属于异体字.

课文注释是教师教和学生学最重要的依据,准确无误是对它最起码的要求,但实际情况却不容乐观.或许是由于学界看法不同,亦或是由于教材出自众家之手,在人教版普通高中实验教材有关通假字的注释中,出现了许多问题.有时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课文中注释不同,有些注释不够规范,有些甚至有明显的错误,教材的准确性、科学性和严谨性大打折扣.本文仅以《字典》《词典》为依据,对课文中部分通假字的注释作简要梳理辨析,以期为广大师生提供帮助,也希望引起教材编审专家的注意.

高中语文论文范文结:

关于对写作高中语文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高中语文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1、高中语文论文

2、高中历史教学论文

3、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范文

4、高中德育论文

5、语文天地杂志社

6、中学语文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