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语文课类本科论文怎么写 跟怀念高中语文课类毕业论文怎么写

关于免费语文课论文范文在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为您的语文课相关论文写作提供资料。

怀念高中语文课

【编者按】 学生眼中的语文课,学生眼中的语文老师,是否能给我们的语文教学一点启示?

陈麒羽(清华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100084)

摘 要:对语文的巨大兴趣,其实得益于高中语文老师.苏教版语文教材中同样的文章,在他们的个人视角和执教风格下,有了独特的呈现.回想起来,在一个小小的班里安静的学习、读书,充分地参与课堂,是特别幸福的一件事.愿回到那个人文的视界,去寻找那个“永恒”.

关键词:怀念 语文课 语文老师

我最喜欢的学科就是语文了.有时在外人看来,是那种有些“丧病”的喜欢.比如考试做阅读做到感动流泪,无论考题多么刁钻,还是觉得自己和作者很有共鸣;比如《课课练》写得不亦乐乎,还把答案和自己写的对比,用波浪线画出自己喜欢的表达……对语文的巨大兴趣,其实得益于我的高中语文老师.苏教版语文教材中同样的文章,在他们的个人视角和执教风格下,有了独特的呈现.

高一的语文老师有着满满的文艺风,她喜欢穿长裙,画素雅的淡妆,有一口很正的普通话.她的骨子里有一种“劲”儿.高一的语文课,我们班级一同诵读,从《沁园春·长沙》到《相信未来》.记得,朗诵《相信未来》的时候,正是我生活中一段很黑暗的时光,我读到,眼里噙着泪水,从抑到扬,感觉自己几乎耗尽了体内的所有能量和情感.老师也给我们示范诵读,她读的那篇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有如小提琴的如泣如诉,把我读出了眼泪,感受到史铁生生命的主旋律其实就是黑暗中的那一缕永恒的光.

高一大家都烦背书,尤其遇到《琵琶行》这样的长诗,背起来最为头疼.那节课,我以为老师会讲解如何疏通这首诗,不料老师却邀请我前排的一个同学示范背诵.这个同学真是厉害,昨天刚刚布置的背诵,竟然全部背下来了.背完不久,下课铃就响了.本来觉得一节课让一个同学背书多无聊呀,但是转念一想就发现《琵琶行》的音韵美,不背是感受不到的,而且身边的同学能做到这么好,为什么我们不可以呢?

学《赤壁赋》的经历很有趣.“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读到这句,我们班的活宝竟然真的“歌”之.同学们乐了,不如多请几个活宝即兴“歌”之.于是,我也被喊起来,就即兴用稍有京剧味的曲调唱出了这几句话,随后我的“女神”同学也即兴唱出了王菲的感觉.古人如何“歌”,不得而知,但至少在这节课上,我们用现代人的方式体会了古人的乐趣.

老师喜欢西方文学,她谈到了乔伊斯那本让人望而生畏的《尤利西斯》,谈到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对人性的洞察,谈到了米兰·昆德拉独特的叙事方法,当时的我只感觉文学世界高不可攀,那里充满了奇奇怪怪的表达,只有少数人能会心一笑.然而,今天的我随着阅读的增多、生活经历的丰富,发现并不是只有少数人才能与作者产生共鸣,因为文学就是生活.

毕业前有一场结业考试,分数已经毫无意义,但是对我那么热爱的语文学科,我要完成“终曲”.试卷恰好是高一语文老师出的,我看到了她选的古文,张岱的《自为墓志铭》和《西湖七月半》,读着读着,似乎觉得老师想要借此传达什么.——或许是我的过度解读,不过文学往往不就是一种过度解读么?张岱的文章中似乎有一种忧郁,一种文人的怀才不遇,带着自嘲又带着解嘲,带着忧郁又带着豁达,玩物而不丧志——这难道不是语文老师对我们的期许吗?许多正写着卷子的同学以后可能就要远离语文了,但是语文所带来的这份精神享受却可以常常伴随我们左右啊.

高二的语文老师,原本想模仿梁实秋的那篇《我的国文老师》来写,但是发现无法做到语言简练而生动,所以就写写干货吧.高二语文老师的一些有趣的课堂活动设计与我大学的文科学习有密切的联系.很多东西事后一想,发现甚有价值,正如老师自己所言的,这些看似和“近利”无关的课堂活动其实是在帮助我们修炼“远功”.

老师很瘦,总觉得他穿着大一号的衣服.看了鲁迅那篇《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了解到魏晋名士吃五石散以后要穿宽大的袍子散热和防止皮肤摩擦,心想,老师这是在体现魏晋名士风度吗?果然,他还真是魏晋名士的后人.

苏教版语文教材中有一些课文看起来没什么可以学的,文字也不是很美,内容比较科普,比如《物种起源》一文,当时很纳闷老师会教什么.课堂上,老师让我们比较不同的译本,并且找出这个版本表达可以改动的地方,建议我们对比英语原文来看.有意思!果真,在大学学文科的我,这学期就发现了译本比较的巨大价值——在西方经典研读课堂上,老师建议我们对照原版看政治哲学著作的译本.之前阅读要求“字里行间搜索信息”,现在“搜索信息之间的源文本和目标文本”,发掘出了很多新信息.苏教版语文教材编写者精心挑选的每一篇文章都有它独特的价值.利奥波德写的《像山那样思考》估计很少有人记得了.当时,老师让我们记住这个作者的名字.碰巧,大学我上的一门课讲到了生态史和生态批评,又听到了“利奥波德”这个熟悉的名字.原来他在生态研究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他的《沙乡年鉴》是自然文学的典范.

老师非常注重培养大家提问的能力,有时一节课专门用来提问(往往是一黑板的问题),下一节课用来解答.不得不说,很多同学提出的问题,从我的视角是想不到的;而且,大家的互相提问、互相解答,还有自我解答,让很多问题得到了多维度的分析.老师呢,他从来不会给一个确定的答案,但是当你把问题抛给他的时候,他总能很好地接住,让你觉得自己提的问题是有价值的,然后他又把这个“包袱”扔回给同学.我们最喜欢模仿他的一句:“我看到你眼睛里有光,你有话想说.”所以,如果你不想回答问题,要避免和老师对视啊.

学《逍遥游》的时候,班上同学提出了满黑板的问题.比如,为何要引用《齐谐》把大鹏之事再提一次?庄子对小知和小年是什么态度呢?什么是“逍遥”呢?后来,我在大学上了陈怡老师讲解庄子的课,发现我们高中提出的很多问题都是学界关注的,而且都是开放式的,至今学界也没有给出唯一的解答;而且,正是后世多角度的解答和争论丰富了我们对庄子的理解.在大学的文科学习处处强调问题意识,提不出好问题,也就写不出好论文.

学习《破阵子·春景》时,老师让我们给这个宋词写个剧本.从大家写出的剧本中,果然发现了不同.作者到底有没有出现在剧本中呢?有的说作者是第三方视角,有的说作者就是和东邻女伴对话的人,还有的说作者把自己当成了一个少女假想了和东邻女伴的对话.晏殊在《破阵子·春景》中的视角研究是可以做文章的呀.

学习张先的《天仙子》,有同学说张先不愧叫张三影,同学认为他对“影子”的描摹可以指导微电影的拍摄,于是老师回应:“不错,你看,这就是一个毕业论文:《论张三影宋词中‘影子刻画’对微电影光影制作的指导》.”原来,宋词还可以这样读.

我高中一直头疼写作,尤其是记叙文转议论文的那个关口,有些不知所措.每周写随笔也觉得是一个小负担,感觉写到800字以上很吃力.到了高二,碰到了这位语文老师,我突然发现写随笔有意思极了.老师让我们秉承“有话则长,无话则短”的原则,我们拿着语文课代表订购的可爱绿本子畅所欲言.我从南京城市规划写到学习压力,从阅读感悟写到对娱乐节目的评论,从看《晓说》的心得到发表点“鸡汤感言”,有时候短短几行,有时候一天写两次.记得我最欣赏的“朱文神”和“严文神”还会和我交换随笔,从她们的文字中窥见她们独特的个性和不同的关注点.“朱文神”有一次写了一个有关栗子小姐的短篇小说(她一贯的风格就是流畅的语言里带着点戏谑),读了她的文章就像吃了一种清新的水果,还带着点辣味儿.她的小说激发了我的写作欲,我就在随笔本里也写了个有关栗子小姐的小说.相比她洋气俏皮的文字,我就有点乡土文学的感觉了.每周我都会带着期待打开随笔本看老师的评语.有段时间评语太少,我和“严文神”还向老师要求,让老师多反馈,说随笔本是学生和老师交流的重要平台,老师也是被我们这帮小朋友弄得没办法,哈哈!现在,翻开自己的老随笔本,感觉高二、高三虽然忙碌,但精神生活还是很富足的,自己真是有无数废话,啥事都能有话说,在绿色的随笔本里畅所欲言.打开了限制的闸门,写作根本就不是什么难事,生活里可以做文章的东西也处处可寻.

初中流行文艺散文风,考场高分作文多是那些有着华丽辞藻的文章,这些文章一度也是我模仿的对象.但是我写得并不愉快.有一次,我去办公室找老师问作文怎么提升.老师说:你在模仿谁呀?为什么要模仿呢?为什么不好好说话呢?当大家都在模仿那些长句和使用华丽辞藻的时候,为什么不学着简练地说话,说没有语病的话呢?可以去学学张中行的简练,易中天的说故事的方法.如果真要追求典雅,那就看看王力.

有一阵子大家为了准备考试非常辛苦,老师为了给大家解压,就给大家留出了一节“聊天课”.聊天的具体内容记不得了,但是记得课堂上不少同学发表了见解,你来我往,好不热闹.和优秀的同龄人分享观点,学会聆听和表达其实是语文学习的重要部分.后来,我再也不畏惧作文了,看到任何一个题目都可以保持脑细胞的活跃,因为大量的讨论和思考已经成为习惯.老师还说,写应试作文有些像“戴着镣铐跳舞”,虽然要面对现实镣铐的约束,但同样可以跳出漂亮的舞蹈.

在一个小小的班里安静地学习、读书,充分地参与课堂,是特别幸福的一件事情.今天,突然想要感叹,在这个充满着“变”的时代,我们彷徨地寻找着那个“不变”的东西.柏拉图的理念世界是去不了了,但是人文世界里的那些经典永远不会离我们远去;朋友可能来了就走,但是索福克勒斯的戏剧永远在那里;感情可能渐渐褪色,但是海明威笔下的巴黎永远在那里;你永远在寻找家的旅途上,但精神家园永远在那里……我愿回到那个人文的世界,去寻找那个“永恒”.

十年同学聚会,我们再约上一次语文课,可好?

语文课论文范文结:

适合不知如何写语文课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语文课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1、语文课内外杂志